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事实上,无论前一天晚上歇息得有多晚,或是熬夜苦读,或是纵情声色,第二天都要准时上朝。

为人臣子就是这样,无论身居多么重要的位置,都不能率性而为。

不,准确地说,是朝堂上的所有人,包括年纪尚小的皇帝,都必须遵循规章制度,尽好应尽的职责。

谢琰昨晚三更才回府,回去后也睡不着,索性让南雀煮了碗醒酒汤,之后又在书房里看了会诗集,转眼就到了寅时,要出发去午门外候着准备上朝,如此算下来,他昨晚其实一整晚都没睡。

皇帝身旁的大太监依然拖着又尖又长的腔调宣布环节,老态龙钟的大臣们依旧喋喋不休地汇报着冗长的政绩——今日的朝堂似乎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是那么沉闷而无趣。

就在谢琰头脑逐渐昏沉的时候,却听见坐在上方的皇帝清了清嗓子,道:“诸位爱卿若没有别的要汇报的,那朕要宣布有关改革的事宜了。”

此话一出,朝内一下子炸开了锅,交头接耳声此起彼伏。

“敢问陛下,是哪一项要进行改革?”

“所有,”李樘稚嫩的声音掷地有声:“官职、兵役、田制、赋税,都有改革措施。”

“什么?!”

“这么多!这是要大动干戈啊!”

“祖宗的制度岂能说变就变?这万万不可!”

一部分的大臣立刻表示强烈的反对,而更多的却是互相看来看去,似乎都在观望。

“此次与北戎开战取得胜利,这段时间边疆暂时没有忧患,应当趁此时机改革利弊,强兵富国,以备不时之需,”李樘接着道:“至于诸位所说的祖宗之法不可改,朕以为,先祖所建立的规章制度都是为了能使我大夏福泽千年,使百姓安居乐业,免遭战火荼毒,而今形势有变,十八年前那一战几乎耗竭国力,致使我朝多年来不得不忍辱负重,被迫与北戎修好。如今国库空虚、兵乏将少,是时候有所改变,若朕固守祖制,而导致国力衰弱、百姓民不聊生,则朕百年之后便无颜面对先皇,更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年轻的皇帝言辞恳切,朝堂之上陷入了沉默,刚才激烈反对的大臣们似乎也一时无言。

更由于他刚才提到了先皇,又令不少老臣感伤不已,轻轻抽泣起来。

其他大臣连带谢琰在内,见状也赶忙拎起朝服的袖子擦脸,一时间,悲伤而肃穆的氛围弥漫开来。

“陛下处处为我朝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夏之福!”

“是啊,天佑我大夏!”

众臣一边感慨,一边恭维,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专注,让人很难不相信他们的话语和情感是无比真挚的。

“那么,陛下想要如何改革呢?”情绪平复后,一位大臣开口道。

李樘笑着答道:“一改田制,根据官职、爵位设立规制,不同品级的官员买卖田地有不同的限制,此外,建立分级收税制度,田地越多的人家,平均每亩田需要收的税就越多,朝廷也会收购一部分田地,让各地驻军闲时耕种,同样也要收租,其余留作军粮;二改官制,从即日起,凡中央临时派遣地方的官员,须在事情办完后立即回京,不得在地方上逗留;三改兵役,令地方上各级官员普查各州县的人丁,按男丁的家境划分兵源,如让家境较为殷实的驻守内地,派家境贫寒的戍边,同时鼓励商户子弟从军,立功封职,调动全体百姓参军的意愿。”

皇帝的政令回荡在勤政殿内,令一众大臣震撼不已。

朝堂上又陷入了沉默,他们有的相视以目,有的紧锁眉头,有的低下头悄悄地东张西望,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谢琰此时已经是睡意全无,他总觉得这样大胆的提议似乎不会是小皇帝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

这提议最要命之处便在于,即使有一千个不愿意,也无法堂而皇之地跳出来反对。

谢琰眼看着满朝文武、世袭公卿一个个像是喉咙里塞了个鸡屁股一样,咽不下也吐不出,有苦难言,他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但面上却仍要紧绷着,时间长了,难免觉得有些疲惫。

偏偏金銮宝座上的李樘还笑眯眯地问底下的人:“诸位爱卿怎么都不说话?应该是没有人有异议了?”

大臣们依旧是低着头不吱声。

“诸位既然没有什么异议,那改革的具体事宜朕就交给崔爱卿去办。”

崔庆之捧着笏板出列,向皇帝深深鞠了一躬。

众人的眼光一下子齐刷刷地射向他。

崔庆之又转过身来,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坦然道:“改革的政令会陆续派发到各个地方官员的手上,想必诸位也都清楚,任何改革推行之始总是困难的,因此需要暂派朝中官员监督地方,以便改革能顺利进行,待各项指标都完成得差不多后,再回京述职。”

说到这,他顿了顿,扫视了一圈后问道:“不知,有谁愿主动担此重任?”

不少大臣闻言都赶紧转开视线,生怕与崔庆之对上。

朝中风云瞬息万变,谁会愿意就这样随随便便被外派呢?去那里考察政绩,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好不容易在那里待惯了,转眼又要回京,原先积累的一切又都要重来。

谁会愿意主动前往呢?

谢琰垂在衣袖里的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他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站出来,自请派往江南。

可是这种时候这样做反而太过于反常,再说了,万一对方不同意他的请求,转眼又把他派到别的地方怎么办,那到时候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么办?

谢琰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冲动。

就在他心一横打算自告奋勇地时候,坐在上方的皇帝却突然开口了:“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去吗?”

话音刚落,殿内便哗啦啦跪倒一片:“陛下恕罪。”

“好了,好了,朕又没有怪你们,”小皇帝撇了撇嘴道:“快起来吧。”

没有一个人敢起来,皇帝无奈道:“众位爱卿,你们看谁合适?”

这样问的意思就是要他们互相举荐了。

大臣们在底下低着头互相使眼色,四处暗流涌动。

李樘见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忍不住觉得有些委屈,又有些尴尬。

他转头看向崔庆之,却见对方笑着朝他点了点头,似乎对此情形并不感到意外。

小皇帝仔细想了想,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他笑着对底下的群臣道:“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主意,那就这样好了,改革一事既然已经交于崔爱卿负责,只能顺便辛苦他把外派到地方官员的名单拟出来,交给朕过目,诸位若是下朝后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写进奏章呈上来。”

“那就这样吧,”李樘的语气中透着莫名的轻松和喜悦:“没什么事的话就可以退朝了。”

皇帝走后,朝中一下子沸腾起来,有人高声争论着改革的利弊,也有人互相举荐、互相推诿,更多的人则是一窝蜂地将崔庆之围在中间,想问他讨个说法。

谢琰站在角落里看着崔庆之不慌不忙地一个一个回击,颇有种于千军万马前谈笑风生的气度。

他故意留下来听了一会儿,随后又悄悄地离开。

回去的路上他始终微微低着下颚,脑海里不断重演着朝会时的场景。

看崔庆之胸有成竹的样子,想必是早就和皇帝提出了这件事,并且成功地争取到了信任和支持。

他是从什么时候有这个打算的?他这么做,真的是纯粹为大夏考虑而无一点私心的吗?

另外,今天皇帝提出改革一事的时候,卫宪章和卢桐都没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就连帘子后的卢太后也全程一言不发。

他们是早就知道?是与崔庆之合议的,还是有着什么别的盘算?

谢琰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

可惜还没等他想清楚,第二天傍晚他就被召到内阁。

他走进去,看见内阁所有人都在,而崔庆之则坐在正中间的书桌前笑眯眯地看着他。

“国公爷。”

“参见国公爷。”


页面连接:http://www.hotrydersffmc.com/txt_0_jtrjt/ttafwrac.html

书林文学 爱奇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贼吧网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