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宗徹身上披着一身雪,眉毛上都沾染了一层白,安溆问道:“你怎么来了?”

“这么多天不回去,我出来迎一迎,”宗徹轻描淡写道,“你没事吧?”

“没,那咱们快回去吧。”

宗徹翻身上马,“我在前面带路。”

雪已经下了有几尺厚,特别是在远离城郭的地方,马车走得很吃力,但宗徹骑马与他们汇合之后,路上便轻松许多。

又过了一天,天色将晚的时候,一马一车终于在风雪中到达临河村。

此时,这场大雪已经下了四五天,一行人到家时,安翀和丰年两个正在屋顶上往下扫雪。

家里茅草顶的屋子,下大雪的时候几乎得一天一扫,要不然就有被压塌屋顶的危险。

方伯帮着把东西卸下来,就匆匆的回家去了。

安溆嘱咐屋顶上的安翀、丰年小心,安顿了赵老太和小赵成,就赶紧去厨棚下烧水。

用了很大一块老姜,加上多多的红糖,烧出一大锅生姜红糖水出来。

“大致扫一扫就行,你们两个快下来喝水。”姜水都烧好了,那边的两个少年人还在屋顶上,这时候天色暗蓝,雪花又下得更大,打在地面原有的积雪上,都能看到地面上雪花四下喷溅雪雾。

在现代,除了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几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晚饭后赵老太帮着洗刷好锅碗瓢盆儿的,看着外面还再继续的雪,心里都是揪着的,村里那些乡亲们的房屋都毁了,又是这样的下雪天,不知他们能怎么度过。

现在家里并不缺锅,安溆另开了一口大锅,因为家中没有后院儿,她便把这口锅安置在厨棚下,不过和做饭的锅没有共用一个灶。

她出门五六天,家里已经煮出来五百多斤的红糖,她需要处理成白糖,然后再做成糖果。

如今都腊月十七了,没有多少时间给他们准备,安溆吃过饭就忙起来,整个厨棚子下都暖烘烘的,热浪还让外面的雪花在厨棚边缘积了一层水渍。

家里人都在厨棚,赵老太知道想那些也无益,很快就回神,询问安溆可有她能帮忙的地方。

她都有六十多了,可能是经常从事体力劳动,腰都站不直了,安溆本想让她回房歇着,但是转念一想,以后自家这些活儿老太太都要看着的,别这时候让人回去,给误会成自家做糖的秘方不外传。

便道:“我待会儿要在这锅里熬糖,您帮忙剪糖块儿吧。”

赵老太便留了下来,这里暖烘烘的,一点儿都不受罪,很快她心里又庆幸起来,庆幸自家孙子考个科举都能遇到好人。

要不然,他们祖孙两个能不能熬过这几天风雪还是个疑问。

但是等到这安姑娘弄来一根搓的长长的琥珀一样透亮的糖条过来,给她放到铺了油纸的箩筐里叫她剪成扭糖块儿的时候,赵老太拿剪子的手都有些不稳。

鼻端萦绕着的香甜气息,让她知道这就是糖,比街上卖的那种麦芽糖还香甜许多的糖。

她这是都看了什么呀,岂不是把人家传家的东西都看走了去?小孩子或许不知道轻重,自己这个活了多年的老婆子了,怎么还不知道呢?

赵老太心里直骂自己老糊涂,想自己怎么能弥补。

自家其实没什么宝贝东西,但是从她太姥姥那辈儿起,就一直有往下传一种刺绣针法,而她之所以能把孙子带到这么大,还供他去读书,就是依赖这针法。

要不然,光种老头子留下来的那二亩地,让他们两个吃饱都困难。

早些年,她还眼睛亮手指活,隔半年就偷偷地到府城卖出一副绣品,也攒着些钱在手里。

人家安姑娘都不跟自家见外,自家这以后要更依赖人家的,还藏着那点东西干什么?而且她自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当出之所以愿意跟来,不就是想让孙子能有个落脚地吗?

再说了,自己没女儿没孙女儿的,这点子刺绣的技艺再不教出去,恐怕真要跟着她进到坟里去了。

于是忙到几近亥时才去睡的安溆,正脱衣服的时候,那早被她赶回屋里睡觉的老太太就拿着个帕子下床来。

“您怎么还没睡?”安溆是在屋里又添了一张床,就和她的床呈直角对放,稻香便也去和老太太睡在一起,她今晚就又恢复了单人大床的待遇。

赵老太笑道:“老了觉少,姑娘,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安溆好笑:“您叫我小溆就行了,”然后走过去,“什么好东西呀?”

想着老太太一直不睡等着她,这必是很重要的东西。

却原来是一张手帕?

安溆疑惑地接过来,帕子是丝绸的,贴肤细软,帕子中心还有幅绣面儿,是一副白雪映梅图,面幅不大,但是十分精致美丽。

“真是好东西,”安溆笑道,然后递回去,“只是我天天做粗活儿,这个可能用不上。”


页面连接:http://www.hotrydersffmc.com/txt_0_eeetf/eecjchae.html

书林文学 爱奇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笔趣小说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